揪心的高考成绩尚未最后揭底,一道人生的选择题已经摆在高考生和他们的家长面前:是留在国内升学还是出国深造?6月17日在世贸中心举办了一场国际教育展。许多家长和孩子正在反复琢磨这道题。
曾几何时,出国求学的大致分两类,一类是特别拔尖的,一类则是在国内升学吃力的。现在高中生出国有哪些新变化?
6月17日,在世贸举办的国际教育展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由留学中介机构和各所学校举办相应内容的讲座。这些讲座包括出国留学需要孩子有什么样的心理上、能力上、物质上的准备,大学的入学要求等等。来到展会现场的学生和家长对这些讲座都甚为关注,以至于讲座厅需要一再加座。展会的另一部分是由各所海外大学和留学中介机构提供的与学生及家长的面对面咨询。这些学校有来自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阿得雷德大学、塔斯马尼亚大学、悉尼科技大学;英国的诺丁汉伦特大学、龙比亚大学、伦敦城市大学、赫特福德大学;美国的芝加哥伊利诺理工大学;加拿大的哥伦比亚国际学院;新西兰的奥克兰大学;法国的华泰酒店管理学院;韩国的建国大学;新加坡的亚太商学院等等。有的学校在展会现场就可以为准备好相应资料的学生办理入学申请,但记者在现场并没发现学生立即办手续。
毫无疑问,来参加这个国际教育展的家长和学生,心里出国深造的那根弦都已经被拨动了。这种渴望更强烈的是父母还是孩子自己?展会上的人们抱着不同的心态。
态度一·考察观望
尽可能让决定更明智
一对姓陆的夫妇是带着女儿一起来咨询的。孩子的妈妈告诉记者,来展会主要是要了解国外大学的一些信息,和国内的学校做一个比较,最后做决定时多一个判断的依据。“我们做家长的想法是尽可能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条件,让她在将来就业时更有竞争力,所以有合适的出国留学的机会不会放弃”。跟在一旁的女儿倒是没想那么多,说,只是跟爸爸妈妈一起过来看看的。
在讲座厅,有一位父亲一直追着新通出国留学服务中心的留学专家麻亚炜发问。他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位父亲也想送儿子出国留学,“浙江的高校排列落差比较大,我儿子想上浙大,但是万一考分出来上不了,或者是选不到好专业,接下来可供选择的学校就不太理想了,与其这样,还不如找一所国外的好学校读。我还没和儿子说过这件事,儿子个性比较静,做事有点被动,我比较担心的是他能不能适应国外的环境,所以想向专家请教一下。”
麻亚炜告诉这位家长说,这个孩子的状况,在目前有意向申请出国留学的高中毕业生中是最具代表性的。他们高中时成绩优异,但是高考中却可能发挥不够理想,不能到心仪的重点大学或理想的专业就读。在世界范围内选择理想的学校,就成了他们的另一种选择。这些学生和家长通常把目标定位在世界百强大学里。孩子在国内打下良好的基础,通常能很快适应在名校的学习生活。不过最终出不出国,这位父亲还是应该先和儿子沟通一下。
态度二·目标坚定
开阔视野学本事
下午展会刚开始,来的人还不是很多,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展位前,记者发现了一位父亲,他仔细地向校方人员了解:奥克兰大学的学院设置,高中毕业生能否直接进行大学的入学申请,读预科要有什么样的条件……
交谈之后,记者了解到,这位姓孙的先生是特意从绍兴赶来杭州的。儿子刚刚参加完高考,儿子的心愿是能够考上理想的重点大学,但是估计考分不是太理想,“孩子的心气比较高,重点大学好专业,他才会去读,不然就考虑复读或者出国。所以我听说有这个国外教育展,就来看一下,如果在外国能选到理想的大学,就送孩子直接出国去读书。这样也算是多一种选择吧。”孙先生一直都有让儿子出国的打算,“就算孩子本科在国内就读,研究生阶段我也一定会送他出去的,这也是他自己的想法。让他到外面去闯闯,可以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国外的学校比较强调这方面。”
小谢是和妈妈一起来的。遇到记者时,母女俩已经搜集了一大堆学校资料。说起出国求学,谢妈妈说,“或者是现在的本科阶段,或者在研究生阶段,总是要送她出去的。”
谢妈妈觉得出国一定要读好的大学,学点真本事。小谢则认为出国求学是一种经历,可以长见识开眼界,换一种思维方法。母女俩目标一致,“所以我们选学校很慎重,我们不光在这个展会上了解信息,还在网上搜集资料,利用各个渠道,目的是选到最适合的学校,符合孩子的兴趣性格的专业。出国留学不是去镀个金,那没意思,而是要增强孩子自己的能力。”
趋势
理性看待国外教育资源
持续4个小时的国际教育展的现场陆续来了很多学生和家长。场面不能用火爆来形容,但却传递出一种理性平和的需求。
新通出国的麻亚炜告诉记者,1998年、1999年留学热开始形成,送孩子出国留学开始进入普通人家的视线。几年发展下来,是否出国留学,人们的选择从盲目开始走向理性。
2000年以前,留学潮中,高中毕业生比较少见。2000年以后,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人数开始多起来了。这个时期,国外的高等教育逐步向中国开放。像英国、澳大利亚、法国、新西兰等一些国家的教育部门都很重视对中国的教育推广。荷兰、德国、新加坡的学校对中国学生也表现出浓厚兴趣。高中毕业生的出国留学人数持续走高了三年。但是这些学生有很多是因为在国内没有办法继续升学才出国的。人们对出国留学的认识也比较模糊,停留在出国读书好啊,既可以学英文又可以学专业;在国内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在国外也可以有一个比较好的表现等等这些认识里。可以说出国留学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选择的学校也比较集中,主要是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但是这些孩子出去以后并没能很好地适应国外的学习生活,人们对他们的总体评价也不高。一些学生和家长开始意识到,如果孩子在国内的成绩、学习习惯这些基本素养不好,出国后会碰到一系列问题。
于是2003年成为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的一个分水岭。学生和家长开始从更好地自我发展的角度来理性选择国外的教育资源。一批好学生开始加入出国的行列。他们把国外的高校和国内的高校放在一起分析评价,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教育资源。像上一本线的学生,如果出国,就可以在剑桥、诺丁汉等学校间做选择。所以出国的高中生最明显的变化是,原来是那些在国内升学吃力的学生,现在是那些在国内有书读的学生。后者在权衡去哪里读对自己的发展更有利后,做出选择。这样的理性选择使得2003年以来的出国需求呈现平和增长的势头。留学潮中高中毕业生大约占到40%。
提醒
问问孩子准备好了没
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理性了不少,但依然还存在一些盲目性,主要集中在专业选择的不合理上。大多数出国孩子的专业选择还是集中在一个比较窄的范围内。留学专家滕文峥告诉记者,60%的高中毕业生去国外留学,专业选择集中在商科,这样做其实是很可惜的。去国外就读最大的一个优势就在于只要通过英语考试,并达到某所学校的入学要求,学校的所有专业都是可以供你自由选择的。这不同于国内的高校录取,会受到一些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比如同一专业报考人数过多。既然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就应该充分地利用,尽可能扩大选择范围。理性地考虑自己的特点和以后的职业方向,不要只围着几个热门专业转,放弃一些很有成长前景的专业。
还有孩子在心理上、能力上是否能够适应独自出国生活,大多数的家长和孩子对于出国后的生活问题、课程选择,与老师同学交往相处,所要应付的困难考虑得不多。他们比较关心的是如何过语言关,认为语言关过了问题也就不大了。对此,留学专家滕文峥的建议是,语言关的确是首先要克服的,但是到了当地之后,尽快学会以开放的学习态度适应学习节奏,这是很重要的。还要尽可能参与社会活动,融入当地文化,这样可以减弱由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心理和生活的压力。出国后还应该加强与留学服务机构和当地中国同学会的联系,这样有助于保证安全方面的问题。
链接
海外名校的入选标准
1、英语能力要过关
哈佛等名校比较青睐英语成绩优异的学生,尤其是口语沟通能力。英语的交流能力往往是面试的第一关。
2、看重各类竞赛奖项
海外名校认为,只有将自己的精力合理分配,用有限的时间获得更多的全国性甚至是世界性奖项的学生,才是真正会读书的。这样的学生容易在入学后获得校方提供的奖学金。
3、社交能力不可缺
良好的沟通及社交能力也相当重要,国内的学校和家长要积极鼓励学生在假期通过志愿工作,获得更多的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
4、个人品质也很关键
作为想去国外名校深造的学生来说,诚信必不可少。在通过网络向世界各大院校投递材料时,材料的真实性尤显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