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作为人生的一段重要经历,事关个人未来的前途与发展,对于申请人来说,选择什么样的专业,什么样的学校是需要在留学之前好好思考一番的。
近几年在为家长及学生提供咨询的过程中,我深刻感觉到许多申请人是比较盲目的,特别是高中毕业后申请本科的学生。归纳来说,有这几种情况:
(1)一切由家长包办。 许多中国家长为子女真可谓尽心尽责,恨不得替孩子读书。举例来说,一些家长在咨询的过程中,我们从头到尾没见到要出国的学生,甚至有些申请硕士的学生,还让自己已经年迈的父亲或母亲来咨询,看着这些年迈的家长那种认真劲儿,又是做笔记,又是买各种参考书,到处听说明会、咨询,笔者心中常有一种难以明状的感觉,不知这是家长的悲哀还是这些家长背后那些学生的悲哀?这种类型的家长常常以自己的观点替学生作主,他们认为应该读什么专业就一定要让孩子读什么专业。
(2)家长主导,学生跟随。这类家长一般希望培养自己的孩子有一定的独立能力,于是试图给孩子一些挑战,但往往挑战还没来临,家长就马上接过重担,以免孩子受苦。比如有些学校有一些入学的英文测试,我们一般安排学生到办公室来参加测试,但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考好,一定要在旁边陪着。在选择的专业的时候,一旦自己的孩子有其他的想法,马上进行批驳,让孩子跟着自己的思维走等等。
(3)以就业率为选择专业的标尺。许多家长和学生往往从毕业后容不容易就业作为选择专业的标准,于是乎大部分学生及家长都选择读计算机或商科。从就业的角度考虑专业选择本身无可厚非,毕竟大家花大把的银子去英国读书也是希望自己的投资能在将来毕业后有所回报。但是现在的热门专业不一定在三、四年后仍为热门,三、四年后的就业形势和现在肯定会有些差别,再者,这些热门专业不一定适合学生自己。众所周知,英国的大学是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如果读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很容易被淘汰。我们有一个学生申请英国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入学后发现学起来非常吃力,一学期下来5门课有3门挂红灯,于是改学会计专业,但修了几门课又发现会计更难,专业术语更多,无奈又改为经济学。如此折腾,不仅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金钱。
所以,就我个人经验,大家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考虑专业选择问题:
首先,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优点或优势。客观审视自己的兴趣爱好,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才会对自己产生长久的学习动力,即使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也有勇气去克服。另外,除了兴趣、爱好以外,还要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比如性格比较外向,喜欢和人打交道的同学,就不宜选择研究型的学科,如生物学等。
其次,结合社会发展及未来就业情况。除少数同学致力于未来从事研究工作外,大部分同学出国的目的还是为了将来能找到比较好的工作,而且使馆签证官也会考虑申请人花数十万元出国有没有现实可行性,举例来说,很多人在申请时说自己学完后一定会回国,而且会回到原工作单位,这时签证官就会考虑,如果你回来后收入没有大的提高,那么你的申请是没有说服力的,是有移民倾向的。以前在英国签证还需要面试的时候,我们有一位小学教师申请英国留学,后来签证官在面试时问她,毕业后有什么打算,她回答说准备回现在的学校教书。签证官又问,你回去后工资能拿多少,她回答说不大清楚。最后签证官又问了一下她学校领导的收入情况。大家可想而知,这样的回答是很难让签证官信服的,加之这位申请人的情况又特别复杂,拒签是必然的。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将来就业并不等于完全以就业为选择专业的标准。其实有许多大学提供一些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如电子商务、生物信息学、生物统计学等,这些专业可能既满足你的需要,又有一定的就业保障。
英国的大学采取的是学分制,转换专业不是很难,不像国内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就决定了大家的“前途”,大家如果现在还不明确专业方向,可以等到了英国之后再考虑。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着的,人也是逐渐才能认清楚自己,你今天选择的专业并不一定会一直学这个专业,从某专业毕业也不意味着将来就从事这个专业的工作。专业只是你登堂入室的一张入场券,能不能有所作为,还有待于你的进一步努力。
总之,没有最好的专业,只有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在选择专业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