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留学必读 > 正文

美国教育官员:家长送孩子留学要三思

http://www.liuxue168.cn/
2005年6月6日18:12

  前些日子,一位牧师朋友对我说,他在辅导一些中国小留学生的英文。

  当得知我是中国媒体的特约记者后,他希望我能真实报道有关中国小留学生在美国的现状,促使中国父母谨慎考虑送孩子出国留学的事情。这位牧师焦急和诚恳的神情令我至今难以忘怀。

  狭义地讲,小留学生是指那些获得F—1学生签证,来美国中小学校读书的孩子,目前全美有上千名这样的学生。广义地讲,通过各种方式来美就读中小学校的中国孩子都属于小留学生的范畴。这样算来,在美国的中国小留学生人数就更多了。

  三大途径来美学习

  部分小留学生是通过中介机构申请F—1学生签证来到美国的。他们主要集中在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特别是洛杉矶和旧金山两大城市。不过,这些小留学生来美后,很难进入正规的公立学校。因为美国1996年修订的移民法案中,对外国学生进入美国公立中小学校做出了严格限制:持F—1学生签证的外国学生不得在公立学校的小学、初中就读,高中阶段的外国学生就读时间不得超过一年,并需缴付学费。

  一部分小留学生依靠在美亲属,想方设法转换身份,以求进入公立学校,但成功率比较低。据了解,这部分小留学生一般只能在私人开设的语言学校就读,但由于经费、师资和教学设施的限制,这些学校的教学,基本限于英文补习和托福考试等方面,与正规的公立学校相差很大。

  朱女士4年前来到美国巴尔的摩市工作,她女儿也跟随来美,进入一所中学。朱女士说,女儿不跟同学们一起上数学和化学课,而是上数学和化学天才班。美国的学校教育就是这样,强调因材施教。不过,并不是所有家长都像朱女士这样幸运。

  大多数中国小留学生都会遇到问题

  美国学生交朋友,往往不是看你是不是“学习尖子”,而是看你体育好不好,社交能力强不强,有没有幽默感。这些对于初来乍到、英语底子很薄的中国小留学生来说,正好是弱项。因此,记者采访的小留学生们普遍反映“没有朋友”,感到格外孤独。

  陈慧君女士的儿子彼得来美国不到一年,现在读小学五年级。陈女士说,去年暑假,学校组织体育、文艺等活动。彼得去了几天后,哭着求妈妈别送他去了。原来,有几个同学看到彼得不会游泳,就笑话他。而且,彼得身材瘦小,搞活动时,没人喜欢跟他一组,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校园的帮派暴力和吸毒现象是美国教育中面临的两大问题。美国司法部的一项统计显示,约有66万中小学生加入帮派;12岁至19岁的中学生,平均有10%的人曾持枪上学。教育部的一项统计显示,美国12岁至17岁的中小学生中,10%的学生吸毒。许多中国的小留学生为了交朋友,排遣孤独,或者为了追求美国孩子“时髦”的生活方式,往往会误入歧途。

  记者在华盛顿附近的一所中学采访了一位华人中学生。他留着长发,穿着鼻环,情绪显得格外低落。在同学们紧张地准备SAT考试(美国的高考)时,他却忙于打工,然后用赚到的钱买烟、买酒。他说:“我真的怀疑我的父母是否爱我,要把我一个人送到美国来。”

  美国的中小学校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国内适应了“死记硬背”的教育方法,许多小留学生到美国后很不适应。

  来美不久的李萌在旧金山的一所中学读书。她说,本来以为到美国后不用天天考试,会很轻松。现在,因为不适应新的学习方法,李萌几乎每天都要学习到晚上12点。比如历史老师布置的论文是“选一个20世纪对美国有贡献的人物,这个人虽然不在历史书中,但他(她)应该被记载在书中”。这样的题目没有标准答案,看起来容易,对李萌来说却很难。她只好一放学,就泡在图书馆里、或上网查资料。加上英文基础薄弱,李萌不得不要花很多的时间阅读和分析资料,压力真的很大。

  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长们需要三思

  美国教育部主管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助理副次长张曼君女士由于职务关系,曾接触过许多小留学生,也目睹了许多小留学生的悲惨遭遇。张曼君曾经公开提醒那些希望送孩子来美国的家长们三思而后行。

  张曼君指出,美国的中小学生还未成熟,校园里难免会有种族歧视,小孩受到委屈,回家无人倾诉,被欺负也无人保护。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有委屈不倾诉,必定钻牛角尖,轻则自闭,重则自暴自弃、交坏朋友、参加帮派、男女同居、吸毒、自杀,甚至杀人。父母们不要以为将小孩送到美国念书,是为他们的前途着想,其结果却是,子女即使获得高学位,人格上也可能留下无法弥补的缺陷。

  在华盛顿一个公立学校系统工作的孙明君先生则表示,送孩子来美国读书是好事,但一定至少要有一位家长陪同。而且,父母一定要多和学校沟通,介入孩子的学习,同时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多和他们沟通,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摘自:中青在线

相关信息 相关学校
- 美再次修改签证程序 六种签证离境需重签
- 顶级商学院:噩梦之后是精彩
- 留学是我一生的财富
- 2005年北美职场全新动态
- 美国生活社交礼仪